這幾天看到許多企業,政府,機構團體,紛紛針對整體經濟財務景氣...等環境的快速劇烈變化,採取一連串的因應措施,可以感受到這波前所未有的經濟衝擊來得又快又急,絲毫沒有讓你有時間做準備.同時也是台灣及全球沒有遇過的情況,所以不管主計處的預測指標或是各大金融研究機構的預測,沒人敢說對或不是不對,也沒人敢說現在做的事有效還是沒效.
三月份哈佛商業評論有一篇文章,提出企業及員工要有急迫性,但是如果老闆的急迫性是出自於慌亂,緊張,或者憤怒,在次之下所做的任何回應,非但對事情沒有幫助,反而適得其反的出現致命的錯誤,到最後才發現空忙一場.
我在最近企業訓練課程當中,主張此刻要優先做的是冷靜下來,從企業及個人本身的讀特優勢重新進行檢討與分析,或許過去的優勢在這個階段已經消失怠盡,不符合時代背景了,而你卻還在用同樣的方式及手段,企圖達到不同的效果,結論當然還是會讓你大失所望!
同時,應該從策略面重新訂定,行銷面在定價上重新檢討,朝向平價高品質的目標前進,這當中也包含了成本創新,行銷手法創新(零成本行銷)...等不同層面.舉三個例子大家參考: 1.最近常常開高速公路的朋友應該有發現,沿路的T-Bar幾乎一半以上都空了. 2.連鎖餐飲業從麥當勞開始引爆肯德基,美國星巴克,丹堤,本土的三商巧福...等,一路降價促銷. 3.電視節目不斷重播舊的韓劇或日劇,原因是什麼大家應該很清楚,就是拉不到足夠數量的廣告,或是廣告單價開始下滑了
這不是過去單純的降價促銷活動,而是一連串消費者購買行為的改變,所以有報導說,全球消費大國:美國,如果美國人改變消費習慣也跟東方人一樣大量儲蓄不輕意使用信用及貸款,這個世界可能因此而改變了!
所以如果我們可以深思,將急迫感使用在:有信心,按步就班,創造與變化,讓全體員工都有一致的信念及信心,走出不景氣的陰影,我相信結果將是截然不同,真的創造出台灣的另一條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