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希望傳達的-「分享家」。 簡單來說,無論你擁有什麼(時間、金錢、知識、關心、問候…),只要你願意無償無私的用心去給予去付出,那麼你就是一位分享家。
這一陣子,有些朋友知道了我希望透過演講和寫書幫助更多人的理念,就說這和「把愛傳出去-Pay it forward」電影中的小男孩很類似。
但因為我沒看過這部電影,所以我當時也不是很懂他們的意思,一直到前幾天電視台剛好有播出這部片子,我看完後才恍然大悟。事實上我認為影片中的Trevor真的很偉大,他還只是個小男孩就如此有想法,也有勇氣實踐想法把愛傳出去。
影片的內容是從Trevor的社會學老師Simonet每一年都會出給學生的作業內容開始,他的題目內容是:
「如果這個世界令你覺得失望,那麼你要想辦法,將你不想要的東西從這個社會中除去,把這個世界重新改造。這是我給你們的課外作業,是一個改造這個社會的作業但你不要只是想,而是必須付諸實行,並且要從你自己做起。」
Simonet雖然期待但卻不知道這群學生是否會認真把他指定的作業放在心上。想不到,有一個人聽進去了,他就是11歲的Trevor。他想出一個計劃,自己先去幫助三個人但不求回報,而要他們再各自去幫助三個人,如此,像樹枝分叉似的將愛傳開,受助和助人者都將以幾何級數增加,最後世界就會因此而改變!
雖然電影的結局有些令人鼻酸,Trevor最後因為幫助了第三個人,一個正被毒打的小男孩,而在混亂中遭到不良少年持刀的誤殺,最後還沒完成心願就離開人世了。但這個訊息在媒體上傳開後,當天晚上Trevor家的庭院前,便開始擠滿了拿著蠟燭為他祈福的人潮。
-「分享永遠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意願的問題。」
前陣子新聞中有一位低收入戶的婦人,雖然自己生活困苦而且家中還有殘障的孩子要照顧,但她每天都會騎機車分送些自己到學校蒐集來的剩飯剩菜,給幾位生病且沒人照顧的老人家。她面對鏡頭訪問時還靦腆的說:「就是因為自己家裡的情況,所以我更能體會別人的需要,如果有能力就會多幫助別人。」當時看了真的很令我感動。
我常常覺得這個世界永遠不缺詛咒黑暗的人,我們需要更多人願意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我相信成天憤世嫉俗、怨天尤人的人永遠不會進步,他只會不斷成為別人的負擔並傳遞更多的負面思想,等到了自己生命盡頭時或許才突然得意的說:「我早就說吧,這個世界沒救了。」但他沒想到,原來真正沒救的,是他那從不願自己負責而虛度的人生。
我們人的一生其實真的很短暫,何況生既不帶來死也不會帶走,「獨自擁有」不會比「用心分享」來的快樂;「批評抱怨」不會比「勇敢負責」來的踏實;「苦苦追求」也不會比「好好惜福」來的簡單。
或許就先從和朋友分享這篇文章開始,你也可以當一位快樂自在,也常在別人需要上看見自己責任的-「分享家」BY徐培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