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投資理財有最重要的四大領域:投資理論、投資歷史、投資心理和投資產業,每個領域都有需要深入研究的知識與智慧,想要長期投資獲利,這四大領域的學習缺一不可。
前三個領域中,投資理論不全是你想像中艱澀難懂的公式和論述,反倒是像「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種經濟學原則更為重要;另外,大多數投資人不是不看投資歷史,就是看得太短,導致不斷犯下投資史上重複出現的錯誤;而投資心理,則是實際操作時最重要的武器,向外可用以判斷市場氛圍,向內可檢視自己的投資決策。
至於最後一個領域,不但不是最不重要,反而是我覺得在四大領域中,最必須優先學習了解的領域。所謂投資產業不是指傳產業、金融業、科技業…要投資什麼產業才能賺錢。而是指和投資密切相關的三個產業:券商(經紀商)、投信(共同基金)和媒體。
由於這三個產業的工作內容和投資關係密切,所以常給人「投資專家」的形象。但我必須不厭其煩地提醒大家,什麼都可以相信專家,就只有投資不行。
原因一:影響投資結果的因素太多、太複雜,其中運氣又占了很大成分,所以根本沒有專家;原因二:從來沒有哪一個產業像投資產業一樣,和消費者之間存在那麼大的「利益衝突」,所以當他們提出「保證獲利」的投資建議時,你一定要搞清楚是「誰」保證獲利。
廢話不多說,馬上為大家介紹這投資產業的三大支柱:
一、券商(經紀商)
(一)主要獲利來源:
「價差」和「手續費」:股票有「買價」和「賣價」兩個價格,你買進時以較高的買價計算,賣出時則以較低得賣價計算,這一買一賣就產生價差的收入。另外,每一次的買進和賣出,都還可以收取手續費。
「承銷股票」:透過承銷企業股票或包銷企業發行新股,從中賺取佣金。
(二)和投資人的利益衝圖:
只要你投資,就省不掉「價差」和「手續費」這兩項成本,不過光是賺取該賺的還不夠,券商會透過各種方式鼓勵你增加交易次數,以增加「價差」和「手續費」的收入。
另外,你覺得營業員為什麼推薦你某幾支股票?或者你真的相信分析師建議的投資標的嗎?
事實上分析師在分析所屬券商所承銷股票的企業時,根本就無法客觀,即使面對不是客戶的企業,也會有往後拿不到相關資料的壓力。
所以在分析師的分析建議中,你很難找到「賣出」的建議,除非他想害公司失去客戶,或被炒魷魚,「持股觀望」已經是最嚴重的字眼了,而你的營業員卻是根據分析師的分析結果推薦你投資標的。
總之,券商推薦投資標的不會是真的看好某支標的,反而常是因為他正承銷該家公司的股票。
摘自:【投資╳心理學╳書院】http://wfhstudy.blogspot.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