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研究所修讀人力資源發展(以下簡稱HRD)時,首次接觸到「工作的意義」或「工作中的精神性、靈性(Spirituality at work approach)」是人資領域的新興觀點。國外學者認為此觀點似乎是對職場的精簡、資遣及其它令員工感到被剝奪的作為的一種反抗;然而學者同時也指明HRD重要角色之一乃協助人們在工作中「創造有意義的感覺」。然而在國內,不論學術界或實務界,仍少有學者與企業家注意與人力資源發展相關的靈性議題,因此鮮少見到職場靈性(workplace spirituality、spirituality in the workplace)、工作靈性(spirituality at work)、靈性管理或靈性領導的探討。
靈性或職場靈性因其形而上的特性,至今學界並沒有一致的定義,但學者普遍同意靈性可以與宗教區隔開,在不涉及宗教情形下探討靈性概念。另外也有學者認為可將靈性智能(Spiritual Intelligence)納入多元智能,而稱為靈性智商(Spiritual Quotient,SQ或譯為心靈智商)。綜言之,SQ是人類「超越性」、「統合性」的能力,有別於IQ理性能力及EQ感性能力。筆者綜合諸多學者的看法,認為靈性spirituality為人類生命的本質,與身體body、心智mind、情緒emotion同為感官可知覺的範疇;有別於理性認知,通常以直覺、靈感、靜心、冥想等方式覺知到;同時個體可以經由覺知靈性存在,以及透過學習使靈性成長、轉化。、
自幼就開始發展的個人靈性,重心為培養存在的能力(existential capacity)和超越的能力(transcendental capacity),而職場靈性則是個人靈性的延伸。「存在的能力」源自於個體追尋和得到生命的意義與目的。「超越的能力」則指人們與在自己之上的更大網絡連結,並在身處的環境中油然而生一種社群感時萌生的感受。若將這兩種能力放在職場的情境脈絡中,即是組織鼓勵意義感(培養存在的能力),和員工之間的互相連結(培養超越的能力)。 綜合國內外學者的見解,「職場靈性」的內涵包括:感覺工作有意義、將職場視為一種社群的感受,及在工作中展現發自深層內在神聖力量的活力與創造力。
若人力資源發展能結合靈性概念,則具備靈性導向的組織將能夠支持並鼓勵員工的靈性成長;而將靈性結合或整合於工作中,員工能將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整合,那麼工作將不僅是員工的職業(job)或事業(career),更成為志業(vocation)! 目前我們已能在部分社會企業或非營利組織看到這種現象,但在一般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仍罕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