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個學員傳了張有趣的到我Facebook,不僅插畫是最夯的憤怒鳥,上面的一段話也非常有意思: 「人生就像玩憤怒鳥,當你失敗時總有幾隻豬在笑!」, 在《生命績效管理》課程裡,我設計了「隱喻」這個單元, 期望讓學員們開始可以用更有趣的觀點看事情, 甚至可以重新定義每件事,思維一變當然生活品質就不同, 而其中有個要學員們討論的題目就是:「對我來說,人生就是...」 什麼是「隱喻」? 隱喻的英文是metaphor,是言語的一種比喻用法, 在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中是這麼解釋的: 「一個隱喻是用在比較兩個好像無關事物,製造的一個修辭的轉義。 通常,一個第一個事物可以被描述成作為第二個物體。 以這種方法,第一個對象可能在很容易從第2物體能用來描述。
不過,隱喻不是總描述一物體的特性; 有時它由於完全審美原因被使用。 有些人(通常是認知語言學家)認為隱喻有認知上的功能, 但有些人認為類知類的隱喻以類比一詞替代來較為恰當。」 隱喻的結構包含三個部分: (一)喻體:被比喻的那件事物。 (二)喻依:拿來做比喻的那件事物。 (三)喻詞:用來連接喻體和喻依的輔助詞。 舉幾個例子: 「人生如戲」:「人生」是喻體,「戲」是喻依,「如」就是喻詞。 「人生就像玩憤怒鳥」:一樣的「人生」是喻體,「就像」是喻詞,而「玩憤怒鳥」就是喻依。 中文中比較常見的喻詞有:「是」、「為」「就像」、「等於」、「即」...等。 未完接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