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有限,精彩全文照片請到 http://blog.xuite.net/erickhera.tw/nomore/61489045 在踏上這條要進入艾澤懸村(Eze The old Village)的必經之路,由石頭所砌成的蜿蜒小徑前,我稍微停頓了一會。因為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西元1883年就曾走過這段清靜幽雅的路,據說他因此地啟發了後來寫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Also sprach Zarathustra:一本寫給所有人及不寫給任何人的書》的靈感。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有些蠻有意思的內容:「人類是一條繫在動物與超人的繩索,一條高懸于深淵的繩索,要從一端越過另一端是危險的。人類之所以偉大,正在於他是一座橋樑而非目的。人類之所以可愛,正在於他是一個跨越的過程與完成。我鍾愛那些,只知道為完成而活的人,因為他們正是一個過程的跨越者。」
尼采自己也曾這樣說:「我不是宇宙的目的,你也不是,我、你、我們是搭通萬有和慈悲間的橋樑。」尼采在30多歲後,因為精神疾病的困擾(不禁讓我想起了梵谷.),開始四處旅遊以尋找氣候理想之處定居,足跡踏遍法國、瑞士和義大利等國家。
在前面這三段文字內容中,大家有沒有發現兩個重要的關鍵詞語,「路」和「橋樑」,而這兩個關鍵詞語都表達了「連結」的意義,而我們人類本身除了是連結者,也是「路」和「橋樑」過程間的跨越者。
尼采大概想不到,在他西元1900離世後不到一百年的過程中,先後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和(1939-1945年),也更不會想到曾彼此爭戰多年,不知道有多少國仇家恨的歐洲國家們,竟然會在1992年來個握手大團結,成立歐盟並發行共同通用貨幣-歐元。
大家可能會好奇,歐盟和歐元又與前面的內容有什麼關連呢?大家可以稍微看一下,如今歐元紙鈔的正面圖案就是「窗戶與通道」,象徵歐洲相互開放包容的精神,反面的「橋樑」更象徵了歐洲願與世界其他國家合作,這不是和尼采的跨越和橋樑精神頗為吻合嗎?
讓我們再回到位於法國尼斯與摩納哥間,由石頭打造獨特且極富歷史的艾澤懸村(Eze The old Village) 又稱鳩巢村,Eze地名源於埃及女神名字“Isis”,海拔427公尺有蔚藍海岸最美的山村之稱,她讓我想起了台灣著名美麗景點-九份,因為同樣是依照山坡地形建造街道與房舍。 不過Eze艾澤懸村的建築構造還有個蠻特別的功能,就是設計堅強堡壘來抵禦摩爾人的侵略進攻,走過懸村一遍之後,發現這裡除了蜿蜒小徑的通道關卡外,其它都是面海峭壁,的確易守難攻,看看這小洞,就可攻擊靠進門口的人,這位美女的位置也能用來射箭呢。
好不容易一路爬上山頂餐廳,在溫柔海風和窗外美景陪伴下,微笑著享用了非常精緻的午餐烤雞腿,看到牆上的畫,心中興起將來要找機會重新學畫的想法,這樣以後到處旅行時,就可以來個即興素描呢。
全文未完
By快樂希望愛的分享家~徐培剛~2012/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