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台體大學務處心輔組之邀,為增進老師輔導知能而進行這場演講。剛從學院升格為大學不久的台灣體育大學前身為台灣體專,持續為我國培育無數的運動國手及散布各地的運動教練。當天很感動的一件事是林學務長在百忙之中抽空參加且全程參與,並在演講結束時分享了他在信仰及工作上這些年的體悟。
為了儘量讓老師們能學到幾個即學即用的NLP技巧,當天我安排了NLP簡介、NLP的假設前題、改變經驗元素輕鬆降低困擾、運用NLP理解層次解決問題,及NLP的換框法。體驗活動部分為內感官敏銳度測試、改變經驗元素降低困擾事件或人際困擾、運用理解層次架構設定目標。
另外我以電影「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片尾的體操比賽解釋NLP的融入與抽離的概念,及運動員普遍運用的心象訓練。心象訓練又稱心理預演或意象訓練,就是在大腦中反覆演練成功比賽或做某件事,例如講課的過程,並且在想像時五個感官全開,包括視覺影像、聽覺、觸覺、味覺、嗅覺,以及感受當時的情緒狀態,越逼真、越身歷其境,等實際比賽或行動時成功機率越高。
理解層次(logic level,或直譯為邏輯層次)共六層,可運用在策略思考、企劃或目標設定、解決問題。是我個人認為最重要且相當願意推廣的幾個實用NLP概念之一。
1. 精神層次涉及我與超越我之外者的關係,包括其他人、宇宙、神。你的生命意義、你存在的意義。你可以如何影響世界?
2. 身份層次涉及我是誰?我是個怎樣的人?我如何看待我自己?也就是「自我認同」,是你對自我的感知,造就成你的核心信念與價值觀,以及你此生的使命感。
3. 信念價值觀層次與「為什麼」有關。有什麼意義?什麼重要/不重要?會得到/失去什麼?
4. 能力層次是實踐之前自己是否已具備必需的知識及技能,是技術的層級,包括心理的策略、實際可操作的能力。當一個人能力越多,選擇越多!也就越自由!
5. 行為層次包括做什麼、有沒有做?過程如何?做法如何?做多久?做多好?做幾次?指我們具體及有意識的行動,NLP的行為包括了:思想(意)、言語(語)和行為(身)。
6. 環境層次則指環境中的人、事、時、地、物。盤點我們所處的時空和所交往的人中有何助力或阻力?
理解層次可以用紙筆練習,也可以用身體操作稱之為「理解層次貫通法」,透過身體操作會刺激大腦有更多的靈感與體悟而獲得更好的效果。
以下是當天課程結束時頗具代表性的老師回饋:
「第一次聽到NLP的知識,收獲良多。理解層次的練習,對生活上的幫助,自己感覺是大範圍、正向的協助,感謝廖老師的知識分享。」
「由紙上作業到實際應用是身為老師的我力求圓融的教育目標,最感人的是分秒都真實、誠懇的面對並發揮良能。」
「利用想像能讓他變事實,這也是改變的力量。如何把負面的思想,變成正面的理念,改變人際關係,也使人生變得更愉悅。」
「專注、融入在當下,不愉快的事儘量轉念、抽離以獲取平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