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七日到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演講「由DISC行為模式談人際溝通」。DISC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頓(Dr. William Marston)在1920年提出 ,是一種幫助個人瞭解自己、瞭解他人的工具,在生活上、職場上的運用相當廣泛,後來許多心理學家及其它專家將之發揚光大,研發出一套又一套的評量系統,以筆者而言,曾做過美國、英國及台灣本土分別研發的問卷多份,坊間也有多家企管顧問公司在銷售以DISC理論為基礎的評量以及訓練課程 ,更且許多大企業也採用DISC做為招募人才的參考。 DISC是什麼呢?簡言之,馬斯頓將人依其行為模式分為四種,分別為:
D:領導型Director、掌控型Dominance;
I : 互動型Interact、影響型Influence;
S: 支援型Supporter、穩定型Steadiness;
C: 修正型Corrector、謹慎型Cautious、順從型Compliance。
其實每ㄧ個人身上都有四種行為模式,只是通常會有ㄧ或二種為主型,形成每個人獨特的行事風格。另外在工作與家庭可能表現出截然不同的行為模式。學習DISC重點在於知己知彼、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則會讓人際溝通更平順,也讓人生更圓滿! D與C型為事務導向,I與S型為人際導向。D型人具有四型中最旺盛的野心及企圖心;I型人為四型中最熱情者;S型人則最具耐心及愛心;C型人則最有批判及分析性。 在人際關係方面,D型人因掌控慾望強且一般性子急,故要多學習同理心及耐心;I型人則常人來瘋,故要多學習EQ及毅力;S型人則因以和為貴常會做不必要的妥協與讓步,故要多學習自信及果斷;C型人則因批判性強且思考及反應較慢,往往給人疏離感,故要學習熱情與幽默。 在溝通部分,與DISC各型溝通關鍵如下: 1. 對D型人:講重點、不囉嗦、少寒暄、少八卦 2. 對I型人:多讚美、摸頭、提供熱情及表現舞台 3. 對S型人:先建立信任、提供安全感、務必講解過程及步驟 4. 對C型人:一定要提供充份的數據、資料及實例 團隊中各型人都需要,D高者會想出很多創意並帶領大家使命必達;I高者會說服別人接受他的點子並炒熱氣氛;S高者會確保計畫執行無誤並確認每一個步驟;C高者會將想法歸納為有系統的行動計畫並擅長挑毛病,有助於團隊夥伴考慮更周延且準備替代方案。 同時我也提醒同學勿以DISC幫別人貼標籤,勿以DISC當做拒絕改變或成長的藉口。 最後則提出人際溝通七法寶送給同學:批評或給建議時運用三明治法則、多欣賞、多讚美、多感恩、多祝福、口出蓮花及溝通要有具體目標。 以下是當天課程結束時頗具代表性的同學回饋: 「DISC:雖然一開始感覺在分析〝人〞,但最後想想其實也對面試或者對各事務都用得到。」
「雖然不給人貼標籤,但若能了解對方有的特質,在相處上也能較得心應手。」
「對DISC的瞭解,覺得很神奇也很準。」
「今天最有收獲的一句話,就是當自己很緊張的時候,告訴自己『我很興奮』,因為自己經常有類似的經驗,但就是沒有太實質的解決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