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二日在中正社大「自信增能NLP神經語言程式學」上第五單元「NLP解決問題」。當天課程設計上以神經邏輯層次(logic level,或譯為理解層次)的六層為重點,與同學從精神(spirituality,或譯為靈性)、身份(identity,或譯為認同)、信念價值觀(belief & values)、能力(capability)、行為(behaviors)、環境(enviroment)由上至下逐層討論,並練習將之運用在思考與企劃。在討論精神層面時,發現Alex持續研習「奇蹟」課程,因此請他分享「奇蹟」書中的核心概念:人與上主分離的原始罪惡感及以寬恕與愛來化解。另外我也補充「奇蹟」一書的由來。同時也簡介了超個人心理學家Assagioli阿沙吉歐利的意識蛋形圖。 為了讓大家感受到運用創意解決問題將更開闊,我安排了一個簡單又好玩的「過河的∞種方法」遊戲,這個遊戲不論人數多寡都可進行,最棒的地方是十個人可以發展出十種過河方法,一百個人可以發展出一百種過河方法。 在釐清問題部分,我介紹使用同學一個簡單且實用的象限,共分為「已擁有/未擁有」及「想要/不想要」四個構面: 1. 已擁有/想要=惜福、 2. 未擁有/想要=機會、 3. 已擁有/不想要=問題或挑戰、 4. 未擁有/不想要=忽略。 另外除了理解層次外,我還介紹了T字法,曼陀羅法以讓同學有更多思考工具的選擇性。
T字法又稱富蘭克林法,據說美國開國元老及發明家富蘭克林在考慮事情或採取某項行動的利弊得失時,會在紙上畫下T字,然後在左下方寫下優點/利益,在右下方寫下缺點/損失以理性評估情勢,做為行動依據。
曼陀羅法則源自於梵文的Mandala,原為神佛居住之地,心理學家容格發展成曼陀羅繪畫療法;日本人則發展成類似中國傳統習字的九宮格圖形,稱為曼陀羅思考術,藉由九宮格中三行三列中往不同方向開展,或發散、或收斂、或循日文「の」方向前進,可運用在思考、企劃、拓展人脈、管理時間、筆記、日記等…。坊間有企管顧問公司開課,動輒上萬元。
致於沒有列在講義中的心智圖法(Mindmapping)則是英國Tony Buzan在1970年代提出的一種輔助思考工具,目前在台灣也列入小學教材,因為Alex剛好也在小學任教,他以教導學生利用心智圖來構思寫作文讓同學快速理解心智圖法。心智圖法從主題出發,畫出相關聯的對象,若再搭配不同的顏色區分及配上自創圖形,可以產生更有創意的思維,對習慣圖形思考的人會很有助益。
以下是當天課程結束時頗具代表性的同學回饋: 「個人覺得曼陀羅法很實用,透過此方法可以組織自己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
「對於今天的課程有關理解層次更深度的了解,有助於對於生活上問題或挑戰的解決方式,非常有正面的收獲。」
「過河的∞種方法,我知道思想不受限,則創意自然湧現。」
「適當的讚美可以讓關係更美好!給好友讚美,增加感情;給新朋友讚美,提高變成好友的機會;給陌生人讚美,讓人覺得世界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