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預算具有可行性呢?綜合以往的經驗,預算要成功至少要符合完成下列四個順序要點: 一、是歷史資訊的搜集及修訂。(以往年度相關資料) 二、是具体實施計劃及部門負責人員。(預算實施及負責達成之部門主管) 三、實際營業結果與預算差異分析及承擔責任之檢討(責任檢討及達成績效) 四、預算達成率之再追蹤及修正更新預算。(修正及更新預算)
所謂歷史資訊的修訂,是指預算金額須以上一年度為基礎,再根據客戶或景氣的預估作小幅度的調整。為什麼只能作小幅增減呢?因為企業的生產力是綜合性的,故其收支變化有其限制性,很難短期大幅改變,因此即使客戶已同意大量訂購,但企業的生產能力,卻往往需要較長期間才可能大幅增加,而且這種大幅增加產能的活動,涉及因素甚多必須另作計劃方可確保其成功,故不宜編入正常預算內。
當企業面臨需要作重大改變時,無論是那一個預算項目的大幅增加或減少,都會影響到其他預算項目的增減,為確保這個重大改變順利成功,在先進企業都會對這種改變擬定具体實施計劃,並在通過這個具体實施計劃之後,再編製特別預算,以避免成果沒有產生,以確保這個特別預算的可行性及效益性。
相對的預算增減改變後就必須修正及更新預算,避免高談闊論。每月定期實施預算差異分析並作預算達成率之檢討及部門主管所應承擔之責任。
任何一個預算不作差異分析及責任檢討,則此類預算是無用的預算亦即表面預算,說說而已根本不確實際,此時不作也罷還可以節省時間、人力及物力。
最後預算要成功,最重要的步驟就在於檢討及責任歸屬。檢討達成率無法達成之原因,檢討部門主管如何承擔責任及如何改善達成公司之既定目標。其中責任就是績效的表現,達成率有達到就有績效,沒達到就是沒績效,如同公司的績效在那裡,就在於是否有獲利亦即損益表上的稅前淨利是多少? 而稅前淨利之多寡靠的是什麼? 說穿了就是營業收入嘛,沒有收入那來的支出,沒有收入縱使公司財力雄厚亦有坐吃山空的一天,終有經營不善關門大吉的一天,能不重視它嗎?預算資料除了作差異分析外,還要懂得作分析及評估。分析及評估什麼?就是分析數字所代表的意義,所謂數字會說話就是這樣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