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自己沒創意,但我只要講到大家在學生時代,無所不用其極的、至少看過奮力一搏的「作弊」,就會知道我們有多大的創意潛能。問題不在我們駑鈍,而在於我們的動機不足,以及腦袋疲乏。
前幾天我家的洗衣機故障,請人來修理;結果技術師告訴我,洗衣機的皮帶鬆了,會影響轉速,建議我換掉。於是,我花了七百元換了一條,果然從龜速變成了電動馬達。
疲乏讓我們的腦袋變「笨」了。
疲乏的原因有很多,但問題不在於為何疲乏,而在於為何我們一動腦,就覺得痛苦?
最近為了中年發福這檔事,必須努力運動瘦小腹;奇怪,大學時期訓練下來的體能,才幾年不用就洩氣了?現在,做點仰臥起坐就有點力不從心,甚至開始覺得痛不欲生,充滿逃避的念頭。我怎麼了?是老了嗎?
原來,不是因為我老了,而是我的習慣被改變了;動腦就像是運動一樣,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總會覺得運動痛苦,沒有動腦習慣的人,就會感到思考十分可怕。但是,當過了陣痛期之後,不論是運動或動腦,都不會那麼累,這也就是創意思考的開始。
於是,當你習慣思考,逐漸就會找出許多「不同」的思考取向,也喜歡這樣做;你開始會反權威,因為那只有一種思考;你開始喜歡嘗鮮,因為那有很多種可能;你開始成為別人眼中搞怪的傢伙,因為你就是不想跟他人一樣。這種習慣就稱之為「腦內體操」,一種不斷訓練自己腦肉柔軟度的過程。想想,拉筋很痛苦,但當筋拉開後,超高的柔軟度,能讓身體到了幾乎為所欲為的地步,而這就是創意人所要的境界。
所以,沒創意不是沒天分,是沒有耐心和毅力,以及一開始說的──企圖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