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台灣之心之稱的埔里起了個大早,空氣非常的好,但有別於夏天不絕的鳥叫蟲鳴聲,冬天就是一片泰然寂靜。站在遠方連綿山峰的面前,謙卑地閉上眼睛,張開雙手,好好深呼吸一口氣,啊,這種感覺真美好^^
靜靜的問自己一些問題,我是誰?誰是我?我站在哪裡?又為什麼站在這?我要往哪裡去?為了什麼起心?最後想要完成些什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什麼又是應該捨去的?會不會太力求完美?能不能稍行調整?有沒有過於發散?又該如何專注?
本日重頭戲是吳淡如的「勇往直前,挑戰人生無限可能」演講,心得分享寫在另外一篇,無論從學員或是從同是演講者的角度,在淡如姐身上都有不少的學習。
吳淡如「勇往直前,挑戰人生無限可能」演講心得分享by徐培剛
http://blog.xuite.net/erickhera.tw/nomore/42159985
本日聽聖嚴師父(影片)開示的心得記錄:
中國「禪」 (原意是讓)是由印度「禪定」(Dhyana 心止於一境)而來。
希望能將本來的「亂心」,透過方法練習「集中」,進而能達到「統一」。
若要統一(梵文三昧、三摩地,亦指等持)必須先讓身體無負擔à身心統一à內外統一à念念統一(前念與後念的統一便是入定,止於一境),統一之時,愛恨皆不存在,一切平等(這便是大我的一種體驗)。
美國人到深山找隱修多年的道士,卻被道士反認為是神仙的故事。
自我的存在,是存在於前念和後念的之間。
境上練心,心vs.境,境vs.心。
語默動靜都是禪,當能明、靜、安定時,才真正的自在解脫。
敬鬼神而遠之,不要跟鬼神打交道。
聰明反被聰明誤,別自以為聰明,就不認真學習抄筆記。
聰明不是智慧,什麼是智慧?就是「無我的態度」(當局者迷,醫師不敢醫自己孩子的例子,因顧慮太多無法客觀,覺得藥放重或放輕都不好,乾脆請其他的醫生看。)
這讓我想到當年三國裡劉備三辭徐州的故事,當時各諸侯都想搶著要徐州這塊要地,當曹操發動大軍攻打時,徐州太守陶謙懇求各方出兵支援,卻都沒人願意。
只有劉備率著關羽張飛和相距懸殊的少量官兵出發,最後才在義氣相助下化險為宜,而事後劉備凡事仍依著仁義之心,並以百姓為本,絕不以任何手段技巧貪圖徐州,反而最後因其德性得到支持成為徐州太守。
什麼是「我」?
1.自我分析(漸我(悟)的階段)
我們的生命由什麼構成的?是由生理(身體,四大、地水火風,持續變動,七年全換新一次)和心理(HeartàMindàSpirit精神靈魂)的現象加上環境等因素所組合而成,但這些元素都是持續在變化的,所以我們也必須肯定改變並持續成長。
全文照片詳見http://blog.xuite.net/erickhera.tw/nomore/421597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