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業主都在詢問今年中秋檔的買氣會如何呢?要備與往年相同的原物料及加班生產人力嗎?面對COVED-19疫情的不確定,即將到來的年度兩大送禮節慶之一「中秋節」,無異是糕餅及食品相關產業鏈的年度營收重點指標,更是許多苦哈哈一年多的伴手禮業者的救命檔,但,我們要如何分食這檔價值新台幣數拾億元以上規模的商機大餅呢?
韓非子有言:「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以輔導企業創新轉型見長的活意行銷企管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培偉分享其二十多年來對中秋消費市場的觀察心得,提到想經營市場就必須學會「觀ㄧ葉可知秋」的洞察先機能力,亦建議經營者可從整體趨勢面、生產成本面、消費需求面、禮品採購面、市場競爭面、品牌偏好面、通路選擇面等以下七個市場趨勢環節面向的觀察,來推測出今年這個秋會如何!
1)整體趨勢面:因生活型態的變遷,加上工廠製造鏈的外移,加上不少商務往來逐漸移轉在雲端聯結,更加上過節團圓的氣氛漸淡,長年以來中秋節的應節送禮需求大致上持續以兩成左右的比例在縮減中。
2)生產成本面:相較於其它節慶送禮,中秋檔送的禮共同特徵都是「吃的」。但疫情打破了全球產銷供應鏈的平衡,農作生產人力亦因隔離政策而短缺,加上極端氣候陸續在世界各地上演,國際大宗原物料價格上漲早在疫情初期就可預知(詳見2020.3.1新冠肺炎下的產業新契機)。近期的海運貨櫃塞港、油價上漲,讓進口原物料的成本猶如雪上加霜,如紙漿、玉米、黃豆、小麥的價格年增率都超過三成,且漲勢方興未艾;另外還有每年增漲的勞動成本,如時薪從2015年120元逐步調升至2021年160元,也讓企業抉擇是否加量生產時產生猶豫。故,眾多食品加工廠勢必面臨要調價多少而不影響競爭力,或要吸收多少而不影響獲利力的沙盤推演拿捏問題。
3)消費需求面:雖然網購宅配提供了現代人消費的便利性,但送禮肇始於傳統「禮尚往來」的人與人關係的互動連結,以及「月圓人團圓」的思念情懷,當「往來」的連結因疫情而中斷時,當「團圓」亦因避免群聚而破局,送禮的需求也自然會遞減下來。故今年中秋送禮的市場需求將明顯受到警戒級數左右,也就是說若中秋節前警戒能再降級、甚至解封,往來送禮的買氣將爆發,否則真的得保守預估今年中秋檔的備料了。
4)禮品採購面:中秋送禮市場主戰場有二,第一波是中秋節前兩個月開始的企業採購訂單争取,第二波是中秋節前兩週開始的民眾零星採購争取。整體營收貢獻佔比高的第一波企業採購屬預購式中大型單,有利於工廠安排計畫性生產及備料,故乃是各品牌業者與通路業者兵家必爭決勝之處,也促成有些業者已將第二波民眾零星採購轉為限量售完為止的服務性策略。但礙於今年因為疫情發展狀況未甚明朗,不少企業在送禮上採取觀望或保守態度,勢必延遲下單採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