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前一陣子讀過一篇小短文,當中的作者寫到「……三、四個禮拜前,一個星期日的早上,在板橋一座土地公廟上香敬拜後,隨手將散落在廟邊金爐附近地上、一些綑綁金紙的橡皮圈撿拾乾淨之際,聽到來自一位應該是信徒的說話:『……..免撿啦,有義工ㄟ來掃啦,…』」;不驚訝看到這段話,也知道撿拾橡皮圈不是什麼難事、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義舉;心裡想到的是:『若每一個要去燒金紙的信徒,能將綑綁金紙的橡皮圈,都放進廟方準備的小塑膠桶內,或是隨手撿起掉落的橡皮圈,那麼廟方的義工就能多一些時間,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
上述這篇小短文的敘述,當然不是什麼高道德,高操守,我想也是大家都能理解的,但明白道理是一回事,而能用道理指導自己的行為,似乎又像是另外一回事;很多事情, 當局者當下所掠過的道德念頭,往往礙於人的私利、面子、迫於現實、利誘、滿足自己的權力、地位,而又另行指導了自己的行為;一篇『你無法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的短文,在文章中,一位教授很巧妙的在上課前,讓進教室的同學都看到丟放在路中間的香蕉皮,但大家看到香蕉皮的反應是謾罵、是討厭、是閃躲……,當然這些謾罵、討厭、閃躲是不會讓香蕉皮被罵進垃圾桶的,也只有簡單的用手將它檢起才可能丟進垃圾桶;相信這個淺顯的道理,也是人人能懂‧然而為什麼說起來簡單易懂的道理,卻往往不容易做到能?
『八八水災』震驚全國,從各個媒體上不難看出災情之嚴重,傷亡、失蹤人數之多,實在駭人聽聞、難以想像;一片撻伐聲湧自各個角落,執政者忙著道歉,忙著至災區開支票安撫災民,(亦可說挽救民調的下跌)、忙著安排閣員去職以便設立停損點....................;此種為了一個事件道歉、閣員去職的過程似乎一段時間,就會上演一次,總留給人無限感慨、不勝唏噓‧而感覺上『道歉』、『去職』也居然都能搏取到重新、再來過的機會;但無辜的犧牲者,他們能夠重新再來過嗎?筆者關心的是『重新、再來過』的機會,希望並非只做補強、希望並非只針對已發生狀況且成為媒體焦點的事件做改進而已,而真正要做的應該是從心底真誠的做好基本功‧
國家的安定進步絕非在上位者.......待續中......隨時喚醒自己真誠的做好基本功(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