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印象中,已經為故事行銷寫了好幾個方向的文章,其實多半也是轉來換去,核心概念並沒改變。之所以要如此大費周章翻來覆去寫同一種概念,也只是方便想要速成的人吸收。
前幾天去彰化講了一天的故事行銷。你說我偏見也好,以我的經驗,偏鄉加上務農,其實在較前進的行銷觀念上,還是有一段距離,儘管他們離台中不遠。所以,我去除了太難與操作的部分,把故事行銷分成了三個「必要」,以及兩個「技巧」。
第一個必要是「獨特」,就算要講故事,如果故事不夠獨特,也不會對品牌或是商品產生影響力。這個概念可以不斷擴張,簡單來說,不管你想賣什麼、以什麼行銷來促銷,全都要夠獨特。
第二個必要是「反差」,如果缺乏反差,故事就會過於平順,而難得到他人喜愛,並引發記憶。人類喜歡傳奇,所以,務必要與生活不同,所以,人物可以是小人物卻做了大事業的反差,或是故事前後反差,如原本困苦,如今發達。
第三個必要是「媒體」,一般人寫故事,只會想到放在官網上、FB上,表現的手法也多半都是純文字,或是拍成影片,但沒有人好好想過,其實可以在活動會場放在T恤上,或是利用四格漫畫來呈現,甚至讓觀眾票選結局、參與故事等。在這個話題的時代,如果你不會操作媒體,你的故事再好,也會平庸。
至於兩個「技巧」部分,第一個是數字化,只要加入數字,可以呈現更真實的氛圍,讓人產生感受、歷歷在目,甚至也能製造反差。例如,一架載滿524位旅客的飛機,失事後只有4名獲救,前後就很反差。
第二個是加入「對話」。如果是文案型的故事,不管你寫的字再少,對多數人而言,閱讀起來也容易恍惚。所以,適時加入對話,會有吸睛效果,這其實也是「獨特」的一種活用。在開場時加入對話,會讓人更想看下去;在中間加入對話,會有小標的功能,注意到故事的轉折或高潮處;如果在結尾加入對話,則會更具焦於品牌訴求或商品。
雖然只有五項,但還是講了六小時,故事行銷比你想的還豐富,更何況,我都還沒微電影技巧放進來思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