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是這幾年來政府推動的重點產業政策之一,隨著政令的渲染傳播下,搭不上科技優惠政策便車的產業,紛紛改懸掛上『文化』訴求的旗幟,『創意』似乎也成為企業經營與提案必備之無攻不克的萬靈丹,從此台灣319鄉鎮到處飄揚著五彩繽紛的文化旗海與文化蚊子館,期待能就此擄獲到消費民眾的青睞!
曾有一家經營休閒庭園餐廳的專業經理人,非常有想法,每每靈機一來就會新創意的天使光環浮出,於是這家休閒庭園餐廳的經營型態每幾個月就來個孫悟空七十二變,從創意咖啡→創意燒烤→創意酒吧...,至於老闆所真正關心的投資成效就無須在此贅述了。
某天,這位非常有創意的專業經理人又跟老闆說,應該要舉辦『啤酒文化節』才能聚集人氣創造業績,於是號召一票人忙忙碌碌地做佈置、辦廣宣,終於又幫老闆成功地燒掉一筆錢!而這回合的創意在兩個月後也如斷線的風箏隨風而逝,只留下滿地工作人員喝剩下的啤酒罐。
問題出在哪?不是說台灣的未來就必需要有『創意』、有『文化』不可嗎?這位聰明的專業經理人的確是嗅到趨勢的風向球了,而且是立即起而行的馬上推出有『文化』口號的活動方案。但是他從沒分析過以下的問題~ 一、什麼是『啤酒文化』? 二、休閒庭園餐廳所在區域並未曾有過啤酒相關產業,為何要辦『啤酒文化節』? 三、來此休閒區的消費者和嗜好啤酒的消費者是否有衝突? 四、在地得其它產業、商家、居民是否有意願共襄盛舉?
文化的誕生不是僅因為有偶發的『創意』就能無中生有,而是源自於常態的生活習性,在此環境下的居民已認同與接納該生活習性,所以我們會有〔客家文化〕、〔媽祖文化〕..等,甚至有〔檳榔文化〕、〔新移民文化〕..。上述個案的問題出在哪?大家從『文化源自於生活』這簡單的一句話上,就不難找到答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