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順義(組織診斷師)
「榮譽典章」的概念在很久之前就已經存在,它不是一個新的概念,現在是用另外一種的角度來闡述,在東方與西方的宗教中一直都有「榮譽典章」的精神,在信仰中稱為「戒律」,十誡、五戒、八關齋戒…等等,由其是佛陀所提倡的「八正道」,都是「榮譽典章」的一種,不同的是在信仰中的「戒律」是以壓抑來遏止不義的思想與行為,所以在信仰中的「戒律」讓一般人感到不自由與限制,雖然這些「戒律」是以保護人們的立場而立下,讓人們不要去觸犯以免遭到「惡果」,社會制度中的「律法」也是如此,「戒律」與「律法」設立的目的有二:一是為了讓人們「專注」於有價值的事,讓心性不斷提升光明;二是讓人們可以在生活中有機會嚴謹的檢視自己的言行、檢視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尋找生命中真正需要的寶藏,不是用來打擊與批判人們的「迷失」,把犯錯的人當成罪人,甚至讓自己自卑,這已失去了原意,在過去的作為中雖是消極,卻隱含著更積極的作為,引導人們過著「和諧」與「平衡」的人生。
這樣的方式讓人們更想要去挑戰它,加上過去君權時期的「權威效應」,在沒有深入了解其內涵時,甚至是排斥與批評這些「戒律」認為違反了人性,不瞭解這是過去先賢在教育時所施行的方式,卻有深層的涵意與人生經驗,期望後人不要重蹈覆轍,在過去的作為中雖是消極,以恐嚇與批判的方式來遏止思想與與行為,當中卻隱含著更積極的作為,引導人們過著「和諧」與「平衡」的人生。
身處快速變遷的環境中又要面對更寬廣的未來,我們需要有新的思維與角度來面對「戒律」,以正面積極的態度來面對,鼓勵、支持、包容、引導來實踐「榮譽典章」在「義行」(正當的行為)中得到「善果」,以富足與歡愉的心來成長,培養更寬廣的心,讓後人都能積極的面對未來,在正面的環境中提升與成長,不管是企業或是個人都需要立下「榮譽典章」,全面的提升工作價值與生命意義,創造一種「核心價值」的品牌與口卑。
在落實「榮譽典章」中Marshall有四點與夥伴共同勉勵: 「從反省與懺悔中振作」、「在感恩與誠敬中實踐」、 「在積極與樂觀中開創」、「在謙讓與包容中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