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所不能理解的,是當初高鐵BOT案在決標時,必定審查過資本支出投資評估的Model,且整個現金的來源與支用必有其詳細的規劃及預算說明,會造成如此大的差異,應非一夕造成,但為什麼在開始與預計金額產生差異時,即採取對策因應,而要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才想要追究問題的原因;當然會造成高鐵BOT案財務如此懸殊差異的原因很多,絕非單純的財務問題;然而若是在BOT案開始執行時,就緊釘現金收支的差異,探究原因、採取措施,當不至於落到現在財務窘困的地步。
筆者決非否定目前四大財務報表的功能,而是希望能增加一份直接以現金為基礎表達的報表,ex.現金收入係來自於銷貨、預收款、增資、發行債券、銀行融資….等,現金的支給是給付產品成本、廣告行銷、業務費用、管理費用、繳納稅捐、發放股利……..等;理論上在成熟型的企業,以現金角度的現金淨增減與應計基礎下的淨損益,是有某種程度可對照參考;企業若有較大金額的資本支出,應該獨立出來分析,了解資本支出案的的現金貢獻與原預期及本業現金增減結構的比較差異;筆者以為,既然現金是企業的本、企業延續的命脈,企業除了對利潤的重視外,對現金增減變化的前因後果更不能偏廢;或許有人會說,四大財務報表及其註解應該已包含了筆者所指現金變化的表述,但筆者要指出的,是四大財務報表的邏輯原理畢竟是專業研究規範下的產物,報表間的關連、來龍去脈,非一般會計門外漢所能掌握。既然政府在講『庶民經濟指標』,為什麼不能在專業的財務報表外,多一份一般庶民也能輕鬆感受了解的現金變化報表,更能簡單掌握一個企業命脈現金的好壞狀況,就像我們很注意我們身體血液狀況的好壞一般;而一份簡單易懂、有庶民經濟指標精神現金基礎的財務報表,或許也可讓給人冰冷、枯燥的財務會計添加一份的親和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