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製造產品之前,要先製造人」。 我們可以這樣看企業訓練: 任何一家公司或團隊,都會有訓練的需求。 重點在於,這場訓練是公司集合一起辦,還是出錢派人出去受訓;是請外部講師,或是公司內部經理人。
當我還是一位企業經理人時,有一次,老闆請我接掌一個新單位的主管一職,而這個單位比較像偏向研發單位,那並不是我之前的領域專長,僅是因為那時我是行銷兼產品企劃單位,而產品企劃又常常需要和研發討論一些事。 偏偏,我又很善於和研發的人溝通;於是,這個重責大任就落在我的身上。 那時,我不用先急著和他們開會,也不用急著先討論目前的研發專案進度,我非常清楚我並不是「他們一伙的」,因此,我得先拉心。 所以,我接手之後,第一件做的事,就是先擬一份「培訓計劃」。 在之前,我們公司並沒有訓練這樣的概念,連送人出去上課的制度也不完備。 為了讓其它單位的人不會眼紅,我也沒有動用大量的預算去請知名的講師來授課,而是由研發同仁,每人輪流擔任「講師」的角色,一人一次,一個月開一個班,讓大家把自己開發程式的心得與想法整理出來,和同仁們分享,最後,匯聚成我們研發單位一直不斷充電與創新的原動力。 充其量,我只是向公司爭取,讓原來部門聚餐的錢能分一部份,讓我可以發出微薄的講師酬金,也讓這樣的想法成真。
現在聽起來,這並不是多稀奇的事。 但是在 2001 年,對於一家從來沒有做過培訓的企業而言,這還是一個創舉。 也幫助我很快地,能贏得這個單位的伙伴願意接受我接下來的指揮和安排。 企業訓練,和一般的成人學習或社會教育,最大的不同,不是在於對象的年紀,也不是在於人數,而是在於訓練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