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談的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現象,這個現象在國內外已經逐漸成為主流,未來必定會對市場產生影響。根據David Harding跟John A. Quelch指出,美國超市250種產品類別中有一百多種產品類別,私有品牌(或稱為通路自有品牌)的佔有率是全國前三名。
這個現象非常有趣,如果搭配日本的例子會更明顯。日本在1980年代出現了所謂的「無印良品」,意即具有一定品質但是沒有品牌名稱的產品,最高年營業額高達一千億日圓。這些產品可能沒有品牌,或是品牌名稱不為廣知,但是卻在歐美日造成重大的市場影響。
E-ICP在歷年的消費者行為調查中,對於產品的品牌問項盡全力做到囊擴市場上大小品牌,調查成果具有相當公信力,然而無品牌或私有品牌卻是各研究者最難以掌握資料的。我們僅能從品牌選項中的「其他」類別加以分析,來看看台灣是否有這樣的趨勢?
根據E-ICP(Eastern Integrated Consumer Profile)2015年版至2016年版的調查資料,筆者挑選家用品類別下面的六種消費用品,針對過去三個月內曾經購買過的品牌加以分析,我們的目標放在非市場上知名品牌或無品牌名稱的「其他」類別,可以得到如圖一的結果。...
[作者目前為大學行銷系教授。過去在業界曾擔任:法商皮爾卡登亞洲台灣區(Pierre Cardin International, Taiwan)總經理,義大皇家會館(E-Da Royal Hotel-Amasense)總經理,阿瘦皮鞋行銷策略經理,生活泡沫飲料事業群企劃部處長,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創業顧問,中華民國青創總會創業顧問,中國生產力中心小型企業輔導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