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原出處: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995666
〈職場一點靈〉職涯是場戲, 別給自己拖戲
2016-06-01 文/陳青
公司有位女同事有個習性,就是一定要撐到最後一個下班。她這樣的行為已經持續了三年之久,這期間,只要有新進人員,她最晚下班這話題又會被拿出來茶餘飯後八卦一下。
草率不用心 最後一個下班也枉然 新進人員一開始會像是看了電視連續劇一分鐘預告片段,被剪輯過的訊息給誤導,以為她投入最多、貢獻最大,但是真正看了每集的連續劇,慢慢知道事情真相後,認清她不過是在工作上沒有顯著的功勞,所以用體力戰來圖個苦勞的「安慰獎」。 因為她滯留辦公室的最大價值就是,當送貨人員很晚到,她能夠代收貨物,不讓貨物被堆留在管理室,明天還得同仁自己去搬取。然而她似乎是在這三年間還沒有領悟到「每天最後一個下班」這標籤愈來愈沒有正面價值,即便主管在指責她工作上的草率與不用心時,也會夾帶一句「看妳每天窩在辦公室,有時候十幾個小時,就是做不成一件小事、十幾個小時一事無成,真有妳的!」她似乎也沒有發覺那背後的意思。 三年過了,跟她同梯進來的同事,就算沒有升官也搏了個加薪,而她不只是原地踏步,甚至步伐愈來愈細碎,像是連續重播,沒有「新意」,也沒有「心意」。 與其投入體力 更該投入心力 聽過我演講的人多半會記得「做自己最佳代言人」這句話。在個人職涯中,就是在販售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售價」就是「薪資」。這觀點不是物化每個獨特的工作者,而是要認清職場現實。職場說簡單很簡單,就是買放雙方,有需求、有供應有需求的用錢買供應的內容。這內容要定義為三十年青春或是專業能力,大家自由心證。 必須很感慨地說,其實我個人親眼見證也好,或是聽朋友們提起也好,在職場上混日子的人比例極高。很多人在上班時只能很低限度地做到「正常出缺勤」、「上面交辦的事情如期做完」,但是攤開內容,很多不堪,看得出沒有投入心力,只有投入體力。例如我看過一位助理可以一早忙兩個小時決定下午要訂哪一家午餐。她可能認為她是在做事,甚至是把事做好,更美其名地說:「大家吃得開心會提高工作效率。」然而這些都只是表面的。就以訂便當來說,真正用心的會替同事考慮到飯食的氣味是否過重、年假後是否需要輕食……而不是只花兩小時找一家在網路上口碑好的餐廳。 上班做事天經地義,把事情做好是歡天喜地。職涯是場戲,且是場長壽連續劇,在自己的職涯中,不要只是扮演跑龍套的,更不要給自己拖戲,應該要在每個當下都盡力做好自己的專業貢獻。
更多上班族話題 請見yes123求職網:上班這檔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