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乎?美醫乎? 2/27/2016 0 评论 形:曹賜斌院長
34歲的某女明星,2014年1月中旬出面哭訴,10多年來動過5次手術,把B奶隆成D奶,但也因此導致胸部變形,變成現在一大一小的碗公奶,甚至硬如石頭,讓她必須第六次動刀,才能恢復原本胸部的柔軟感及正常外觀,手術失敗期間,不但影響自信,更讓她的演藝事業跌落谷底。 衛生福利部於2013年1月份起委任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簡稱醫策會)推動國家美醫品質認證制度,是台灣醫美亂象整頓的開始,可讓愛美者知所選擇合格的美醫(而非醫美)院所及醫師求醫。目前全台約有一千多家美容醫療院所,但目前只有二十多家認證過關(詳見醫策會官網http://www.tjcha.org.tw)。由政府認定經過正規美容整形醫學訓練之整形外科及皮膚科專科醫師,統稱為「美醫」專科醫師,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要經過六年的養成訓練,皮膚科專科醫師則為四年,才能成為其專科醫師。而其他各科未經美容整形訓練之醫師,則泛稱為「醫美」醫師,醫美醫師不須任何養成訓練,只要繳錢入會,即可成為該醫美醫學會會員醫師,並立即擁有該學會頒發之醫美醫師證書。目前美醫市場因為商人財團進入,且過度競爭而出現眾多「醫美」醫師混充「美醫」醫師的現象,而廣告充斥誇大不實的亂象日趨嚴重,以致誤導愛美者誤醫因而造成毀容、傷身等醫療糾紛事件也頻頻躍上社會新聞版面。政府推動之美容醫學認證制度,可提供愛美者有整形需求時,在選擇美容醫療機構時,多了一份實用的參考依據。愛美者花錢追求美麗與年輕之前,應冷靜地「多問問、多看看」,「貨比三家不吃虧」,就可保護自身的權益。慎選合格、專業,政府認證過關之醫療院所與醫師就醫,才能得到安全與美麗的整形成效。在您選擇美容整形的十字路口,第一步若能先停下來看清楚紅綠標章,則手術的安全性、專業性就能大大的提高。 走在路上,您也許跟我一樣疑感,怎麼滿街都是整形醫師!醫美診所的廣告比炫、比大、比誇張!但您有沒有想過,到底是「醫美」還是「美醫」嗎?同樣兩個字,顛倒順序,意義大不同!衛生福利部已於去年起正式定調及命名,正規的美容醫療應稱為美醫,而非醫美。坊間多數診所都掛上醫美,但他們的醫師不見得都是整形外科或皮膚科的正規軍醫師,有泌尿科醫師替人割雙眼皮,耳鼻喉科醫師幫人隆乳,或是婦產科醫師幫人抽脂,因為是非正規的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擔心遭到顧客質疑,索性通通冠上醫美醫師,以混淆視聽,而這些醫師最怕您質詢他的真正科別身分,因他其實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美容整形訓練,甚至沒開過刀! 待續... |